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運用媒體近用進行國小全球公民教育之研究




花蓮縣花蓮市忠孝國小/教師 邱玉萍


全球化的主要媒介是時空和科技。有研究提出全球教育的進行,被批評為是有錢國家發動的議題(Hicks,2003)。後現代主義觀學者認為這將使「貧者越貧」的統治威權再現。為了確保全球教育推行提供教育公平,此前提是:必須能負擔所有數位學習的基本配備(溫明麗,2006)。但提供硬體支援,是否教育公平就能得以產生?學生媒體識讀、使用能力與師長、家長介入關係緊密。花蓮縣離婚率、失業率、所得負成長為全台前幾名縣市,使該縣弱勢學童在家庭功能上,較其他縣市更顯弱勢。教師能否對此領域有高度的掌握力與敏感度,順利融入學校課程就顯得更重要。本文旨在述說國小教師採用行動研究,利用兒童紀錄片拍攝方式,帶領菁英與弱勢學生體會在地弱勢老農情況,瞭解世界真實運作。當遇到不公義的事發生,學生主動採用臉書與部落格幫弱勢老農解決問題。並進行在地與全國性媒體互動、語言的宣傳與動員等相關技能的訓練。從關懷在地弱勢老農到參與台灣世展會的全球救援活動。本研究利用媒體近用裡參與式教育學的概念,一面提供參與力培養,同時進行社會改革行動。師生只有藉由參與時所激發的熱情,才能使全球公民教育關懷人文精神得以展現與持續。弱勢兒童更因參與改變而獲得增能,更深刻瞭解到運用科技,弱勢也能改變世界。本研究發現因應全球化最大力量,除科技與真實行動外,即是改變師生的思維批判反省能力。

關鍵字:媒體近用、全球教育、教育公平、國小教師、弱勢
 

寄件者 2012年6月16日台灣公民實踐教育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