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台灣在全球化後公民教育的實施策略



國立台中教育大學

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

 李裕民  周百信


人類正在進入一個全球化時代,全球化是一個人類歷史的轉變過程,其基本特徵是在生態、經濟一體化的基礎上,世界範圍內產生一種互動的、內在的、不可分離且日益加強的全球關連體系。為此公民教育的實施與研究也將隨著人民對公民身份認識的變化,從單一的國家公民身分認同到混合多元的國家、社區、區域與世界公民的多重身分及認同,而不斷更迭及修正公民教育的內容、方法及目標。傳統式的公民教育強調以公民責任與義務為核心,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為鮮明特徵的台灣公民教育體系。其次公民教育係由政府主導,以確保國家公民意識的凝聚與養成,進而建立政治的穩定與經濟的發展。其三則普遍泛道德化的公民教育,即將公民的道德意識無限制的擴張,甚至主張應提升到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藝術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,進而替代各領域的本質,使公民教育簡化成以美德為核心的道德知識與規範體系。時下全球化的公民教育則強調明日的公民-學生需要發展出從社區、國家、區域到全球層面各層次公民參與的知識與能力。學生首先要了解個人、社區及他國人士具緊密相互依存,且其聯繫性正在加強當中;其次學生應了解文化的多樣性,包括種族、宗教團體、語言等層面;其三應培養學生具包容性的價值觀體系,其標準應以多元為特色的社會、國家及世界共同體的公民教育目的相符合;最後學生應具有國際視野,通過對構成國際關係基礎的經濟與社會問題的關注,以及了解國際移民的成因、歷史,進而接納文化多樣性的世界現實。


 

寄件者 2012年6月16日台灣公民實踐教育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